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十五”期间(2001~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超高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期间钢材产量上了三个台阶,即2003年突破2亿吨、2004年突破3亿吨、2005年突破3.5亿吨(含重复材),年均增长率为23.1%。钢铁工业的总体素质有很大提高,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钢材进出口总量在2005年实现平衡,大部分钢材品种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钢材产量和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1、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从而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回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一定增长,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2、“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7.5%左右,实际增长速度为8.5~9%,将使钢材需求持续增长。
《纲要》)指出: “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将继续提高。决定了钢材的需求不可能萎缩。经济总量的增长,需要钢材消费总量增长作为支撑。
3、“十一五”时期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将有力地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铁路方面,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和煤炭运输网络。新建铁路有22条计1.7万公里,年均投资2500亿元,与2005年投资水平相比增长160%。特大城市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超过1500公里。
公路方面,国家将重点建设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
另外,积极发展水路运输,优化民用机场布局。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钢材,增加钢材消费总量。
4、城镇化建设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十一五”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率将由2005年的43%提高到47%,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建设大量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钢材的消费总量将增加。
5、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将成为钢材需求的新增长点。
为扭转农村落后局面,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将从城市转向农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建设用钢成为一个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拉动钢材消费总量的增长。
6、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使钢材的需求将会增大。
国家将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将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行业的发展,都需要钢材支撑。
7、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使钢材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钢材消耗。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钢铁业来说,就是要求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是节能型的“绿色钢材”,Ⅲ级(400兆帕)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高强度棒线材、耐侯钢、各类用途的高强度钢板等钢材品种将被看好,钢材单耗将下降。
三、2010年国内钢材消费强度的预测
1、数学模型法
2、弹性系数法
3、消费系数法